道橋防水材料都是進行研究改良后形成的,道橋施工中大部分采用瀝青作為防水材料,該材料經改性使防水性能得到明顯增強,但還存在耐熱度不夠的問題,在道橋施工中通常比該材料耐熱溫度高,鋪到路面的瀝青材料,其防水層會發生熔化,使防水層實際厚度明顯減少。此外,這種瀝青防水材料經過改性后,其具有高分子含量可有效提升其耐熱度,在施工過程中適應所需的高溫,能保證防水層免受混凝土攤鋪過程中的高溫損害。但在實際應用中,瀝青防水材料與混凝土攤鋪時受溫度影響二者之間的粘結力會顯著降低,進而對其防水性能造成不利影響。
國內道橋防水設計尚未形成統一的規范標準,對于防水層厚度的設計要求更是無章可循,導致防水層厚度比較隨意。同時不同防水材料也規定各不相同的厚度,再加上各種材料也沒有明確劃分其適用性,難以結合材料對其適應不同道橋的特點進行確定,因此,在施工過程中難以掌握防水層厚度。
為統一規范設計道橋防水標準,保證施工方法的正確,以達到道橋工程設計要求。在實際施工中,針對道橋防水材料因存在三種不同標準,且對防水層厚度也具有明顯不同的規定,這對于施工人員選擇材料產生不利影響,同時在規范制定過程中,沒有對生產材料廠家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材料性能也只是具有較低的指標,只能滿足企業需要,而不能達到實際應用的質量要求。
1、涂料本身粘度很大,施工費力;
2、客戶采用輥涂和刷涂的方式,則需要更小的粘度,以利施工。
解決方案:建議采用橡膠或金屬刮板刮涂施工,不宜采用輥涂或刷涂的方式進行施工。添加稀釋劑,應先做小試試驗。
稀釋劑篩選原則:一般選用或購買稀釋劑,一定要選用含水率低,不添加乙醇等醇類物質的稀釋劑,如150#溶劑油,醋酸丁酯等,嚴禁選用醇、酸、硝基等油漆稀料,嚴禁與水接觸。
在以下情況下施工,涂膜易出現大量的氣泡或小孔:
1、天氣潮濕或下雨。不要在潮濕或下雨天施工,下雨后要等基層干燥后再施工,施工后要做好防雨措施;
2、客戶在使用時添加入了低沸點稀釋劑,稀釋劑快速揮發易出現氣泡或小孔;
3、天氣炎熱,基層溫度高,建議遮陽或傍晚施工;
4、疏松多孔基層,應使用專用基層處理劑進行基層處理,或將涂料適當稀釋,第一遍薄涂,以封閉基層孔隙;
5、單組分產品:一次涂膜太厚,建議適當薄涂;
解決方案:對因以上原因而產生大量起泡或氣孔部分,建議鏟除重做,或者等到涂膜干燥后,在上面再重做一層防水層。
在以下情況下施工,涂膜易出現發粘,不干或干燥慢;沒強度或強度不夠等現象:
1、聚氨酯在低溫時通常干燥比較慢。一般干燥時間約24小時,低溫時干燥需要2天或更長的時間(視具體的溫濕度而定),溫度越低,干燥時間越長;
2、添加不合適的稀釋劑或使用不干燥的容器,會影響產品干燥和性能;
3、雙組分沉淀或配比不對或攪拌不均勻,使用前應攪拌均勻,并嚴格按推薦配比準確計量,并用機械攪拌設備充分混合均勻;
解決方案:若施工后出現上述現象,需要鏟除重做。
涂料成膜后起鼓或與基層脫落問題的主要原因:
1、基層疏松或有浮灰或有油性物質,施工前應徹底清除此類物質;
2、使用不合適的基層處理劑(如冷底子油),嚴禁使用不合適的基層處理劑;
3、基層有水或潮濕,應等基層干燥后再施工;
4、涂膜沒有完全干燥就進行閉水實驗或打保護層,應完全干燥后在再進行下道工序;
5、雙組分配比不準或混合不均;
6、施工方案不合適,不建議與水性涂料,卷材混用。在水性涂料上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時,應徹底讓下面的水性涂料涂膜徹底干燥。
解決方案:涂料成膜后起鼓或與基層脫落,需要將起鼓或脫落部分鏟除重做,必要時應重新進行基層處理。
1、包裝變形或破損;
2、客戶打開后放置時間較長,而又沒有采取合理的密封方式;
3、產品被雨淋,則很容易出現結皮現象。